登录 你好 | 注册 注销

中文|English

新闻动态

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动态 > 新闻动态

福州在全国率先打造“海联网”,实现大海
与万物互联互通

发布时间:2022-07-06 11:13

   
 
“海联网”应用场景示意图。 
 
     在一望无际的大海上,互联网+捕捞生产管理平台自动记录下当天的渔获物,这些渔获物还未上岸便有部分被渔获电子商务交易平台上的卖家订购。另一旁,船老大拿着新鲜的渔获物直播,实现线上交易。过去一到海上就失联、网络“丢包”,而今可以视频通话、直播卖货等自由切换,背靠的是福州在全国率先打造的“海联网”工程,这仅仅是“海联网”工程应用场景之一。
 
  “海联网”工程由福建海峡区块链信息科技有限公司(市金控集团联合本地上市企业达华智能合资成立,简称“海峡区块链公司”)建设,以高通量卫星互联网为依托,解决当前海上通信的痛点难点问题,是服务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举措,也是福州加快实施“卫星+”应用示范工程。
 
   如今,我省1000艘渔船、超6000名渔民已享受到“海联网”工程带来的便利,“海联网”工程应用边界还在不断拓宽,涉及海上远程医疗、海洋防灾减灾、海洋环境、海洋经济、海洋科技等。 
  •  
  •      高通量卫星助宽带入海  海陆应用无缝衔接

  •    2021年,央视记者视频连线正在北太平洋中心海域作业的福建省远洋捕捞渔船,这是国内首次通过高通量卫星互联网技术在远洋捕捞渔船上开展海上高清直播节目,也是“海联网”工程应用的开端。

  •      什么是“海联网”?海峡区块链公司相关负责人介绍,“海联网”是在全国率先打造的涉海系统性工程,以高通量卫星互联网为依托,以高性能船载卫星为终端,打造数字海洋“一网一中心”工程。

         “简单点说,就是先让宽带入海。有了网络,大海可与万物互联。”上述负责人表示,“海联网”工程可孕育出各类涉海应用。比如,通过融合卫星覆盖、大数据、数字海洋信息管理系统等,能实现海陆应用无缝衔接,从而打造“海—船—岸—养—旅—管—产”海上数字应用体系,建成覆盖海洋渔业、海洋防灾减灾、海洋环境、海洋经济、海洋治理、跨国海洋电子交易等应用领域的业务服务平台。

        高通量卫星有什么优势?上述负责人告诉记者,高通量卫星数据吞吐量是传统卫星的数倍甚至数十倍,大大提升了通信容量。这样一来,不仅网络传输速率更快,且由于建设成本更低,让更多渔船有机会接上宽带。

  •    渔获电子商务交易平台   渔获未上岸便可锁定卖家

   
   
  •   渔民在船上实时视频连线

  •   “现在在海上用手机就可以上网,不仅随时能和家人聊天,还可以第一时间将捕捞信息发送给卖家。”昨天,船老大陈先生这样告诉记者。

      据悉,2020年底,渔获电子商务交易平台上线试运行。该平台整合了渔业捕捞、海上运输、岸上冷链物流等,可以使渔获物未上岸就提前锁定卖家,提高交易效率,并通过平台实现对渔获物的全面监管和流通追溯。

      据了解,海峡区块链公司持续打造各类涉海新基建核心平台和应用产品,为政府、涉海企业、涉海从业者等提供智慧海洋综合治理工具,推动海洋渔业全面转型升级。

      海洋渔船卫星互联网测试  为渔船装上“移动WIFI”

  •   以前,作业渔船通常出港五六海里,由于通信信号无法覆盖,渔业监管部门无法与渔船取得实时联系。而渔船想要联系陆地方面,一种方式是通过海事卫星电话联系,但这种方式价格昂贵;另外一种方式则是发送短报文,而这种通信方式不仅容易造成信息遗漏,还需要专门的设备,导致船员无法发送短报文给家人。

   
   
  •   海上船仓里实时监控

  •   2021年,福建省海洋渔船卫星互联网测试项目启动。该项目在渔船上安装高通量卫星通信终端,相当于为渔船装了一个“移动WIFI”,作业渔船在大海上也能实现4G信号覆盖,轻松上网。

      如今,通过实施海洋渔船卫星互联网应用设备升级改造,能够健全完善渔业安全应急通信网络,推动全省海上宽带数字化升级,强化海上安全通信链路保障,为破解渔船出海“呼不到、调不动”的难题提供可行、可信、可靠手段。

      上述负责人介绍,高通量卫星使船只定位导航更加精确,并将位置信号广播以防止渔船间的碰撞;对海洋气象、海底断面等进行监测,提前发布预警信息,提升应急管理工作时效性和有效性。配备海洋渔船卫星互联网应用设备的大中型渔船,渔民能通过卫星推送播报的海浪预报、海啸信息、台风风暴潮预警等服务信息,获取及时准确的应急信息,提升出海渔船自救互救能力。

 
 
      来源:福州日报

 

 

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