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你好 | 注册 注销

中文|English

新闻动态

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动态 > 新闻动态

新闻动态

印尼部长:亚洲需保持团结合作,共迎可持续发展挑战


  80年前,亚洲开始从战争、殖民遗留问题和经济挑战中复苏。今天的亚洲已成为世界经济的重要引擎,对全球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超过一半。未来,亚洲将迎来更大的合作,还是走向分裂?答案就取决于我们今天所做的选择。不久前举行的博鳌亚洲论坛2025年年会,为塑造这些决策、敦促实现可持续和包容性增长提供了一个机会。
  长期以来,印尼一直在博鳌论坛中发挥重要作用。2005年,时任总统苏西洛在论坛上发表演讲,主题是“亚洲寻求共赢:亚洲的新角色”。这一年,印尼和中国建立了战略伙伴关系,为今后的合作奠定了基础。
  今天,在经济结构调整、技术突破、地缘政治紧张局势和气候变化的影响下,全球格局正在迅速变化。现在我们需要的是更宽的思路、更快的行动和更深入的合作。
  所谓“可持续发展”,就不能仅立足于眼前的危机管理,而应着眼于脱贫、环保等事关长期繁荣的议题。提升发展韧性可能不会立竿见影地产生回报,但它为长久稳定奠定了基础。
   
  在现任总统普拉博沃的领导下,印尼正在将基础设施、粮食安全、水资源管理和能源可持续性纳入统一战略。这些领域是相互联系的,没有电力、清洁水或农业生产力,任何基础设施都没有价值。印尼提出的多项倡议,如改善灌溉系统和扩大可再生能源规模,有助于提升经济韧性。在爪哇岛中部,灌溉设施的改善提高了农业产量,减少了气候风险。
  任何国家都不可能单独解决可持续发展问题。气候风险、能源和粮食安全问题是需要合作的全球性挑战。真正的可持续发展只有通过共同行动才能实现,其中三个领域尤为突出:基础设施互联互通、清洁能源转型和数字化转型。
  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对贸易和投资非常重要。没有高效的道路、港口和数字网络,经济增长就会停滞不前。印尼主张深化跨境基础设施合作,让更多人受益。在这方面,《东盟互联互通总体规划2025》提供了总体框架,越南和泰国等国则强调利用公私伙伴关系 (PPP) 加速发展。
  在地区致力于发展解决措施的基础上,印尼积极促进同主要国际参与者的伙伴关系,加强其基础设施网络。一个显著的例子是与中国合作建设的雅万高铁,它是印尼更大的基础设施战略的一部分。除了加强互联互通,该项目还刺激了沿线经济增长,为企业和当地社区创造了新的机遇。
   
  区域合作对清洁能源转型至关重要。对新兴经济体而言,摆脱化石燃料是个不小的挑战,但依赖过时的能源是不可持续的。亚洲开发银行估计,如果不能控制住气候变化的趋势,到2070年,东南亚GDP可能减少17%。另一方面,对绿色基础设施和清洁能源的投资可以释放数十亿美元的经济收益,并创造成千上万个就业机会。印尼拥有世界上最大地热储量,可再生能源正成为其核心战略。
  印尼的能源转型不只是地热开发,还包括电池和电动汽车生态系统的战略性扩张。一个关键的优先事项是推进其镍下游产业,以最大限度地提高国内价值创造和加强全球竞争力。为了实现这一愿景,印尼与国际伙伴建立了联系,其中来自中国的投资在加速发展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通过利用本国资源、培育创新和推动产业增长,印尼正将自己定位为全球电池和电动汽车供应链的主要参与者。
  数字治理问题也必须高度关注。人工智能、数据和自动化技术正在重塑各行业,为提高能源效率、医疗保健和教育水平提供了潜力。但如果没有监管,这些技术可能会扩大不平等,甚至造成安全风险。印尼支持建立人工智能治理的全球框架,以确保技术造福社会,减少数字鸿沟。明确的法规和道德标准是包容性增长的必要条件。
  在全球大变局之下,亚洲正处在一个关键时期。它是会成为大国博弈的“竞技场”,还是会团结起来,崛起为一支促进稳定和进步的力量?注重军事力量和经济实力的传统安全框架已经不够用了,粮食、水和能源安全,以及国防和外交才是长期韧性的决定性因素。
  几十年来,东盟秉持着“地区挑战需要地区解决方案”的信念,巩固了地区稳定。加强东盟机构、推进安全对话和加强多边伙伴关系是实现持久和平和经济韧性的关键。一个互联互通的亚洲,不仅能成为经济增长的引擎,也是地缘政治稳定的支柱。东盟致力于与不同伙伴合作,包括作为全面战略伙伴的中国,在促进包容和可持续增长方面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确保了地区各国互利共赢。
  区域合作面临国家利益分化、经济差异等挑战;但如果不合作,走向分裂的代价要更高。一个更加一体化的亚洲将惠及所有人,让各国在不确定性上升的时代里获得集体韧性。
  可持续发展不再仅仅是经济优先事项——它也是一项安全要务。信任、共担责任和包容性增长必须成为亚洲发展议程的基础。我们今天作出的选择,将决定该地区是成为团结和创新的典范,还是屈服于分裂和短视主义。
  未来是等不来的,需要我们亲手共同创造。各国政府必须致力于大胆改革,企业必须推动可持续创新,区域伙伴关系必须从空谈转化为成果。到那时,我们将以合作迎来亚洲的崛起,而不是走向分裂。
  就像爪哇谚语所说,“善举昭昭终见光,恶行暗暗难久藏”,我们所做的选择将决定我们的子孙后代所继承的世界是什么样的面貌。
  来源:中国日报
  

吴贤德率福州市经贸友好交流代表团访问阿根廷、秘鲁


      
   4月8日至12日,市长吴贤德率福州市经贸友好交流代表团访问阿根廷、秘鲁,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外交思想,贯彻落实中阿、中秘领导人达成的重要共识,持续深化友好交流,为推动中阿、中秘关系行稳致远作出福州贡献。
   
  吴贤德先后会见了阿根廷梅洛市市长古斯塔沃·梅内德斯,圣马丁市市长费尔南多·莫雷拉,秘鲁利马省省长罗莎·夸德拉多,国会议员、秘中友好委员会主席古斯塔沃·泰等,与圣马丁市签订友好城市关系意向书,与梅洛市、利马省分别签订发展友好关系的谅解备忘录。在“有福之州”(阿根廷)经贸文旅推介会等活动中,吴贤德介绍了福州市经济社会发展情况,邀请各方赴榕参加“万商云集有福之州”中国福州国际招商月、世界航海装备大会、中国侨智发展大会等活动。 
   
   
  出访中,吴贤德分别与阿根廷白城国际贸易、圣约翰建筑,秘鲁美洲商业、盛隆钢铁等企业负责人深入洽谈。在中国(福建)-阿根廷经贸合作推介会上,福州市签约冠捷科技电子材料产业链供应链、宏东阿根廷综合渔业基地等项目7个,数量全省第一。在阿根廷海跨园与福州市侨商集采中心对接会上,吴贤德见证了市侨商集采中心与美客多签约,并为阿根廷(海跨园)新能源汽车产业园授牌。吴贤德表示,当前,福州正沿着习近平主席为我们擘画的宏伟蓝图,坚持“3820”战略工程思想精髓,主动融入共建“一带一路”,加快建设现代化国际城市。希望阿根廷、秘鲁企业加大在榕投资力度。福州将致力营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便利化一流营商环境,让大家在榕放心投资、顺心发展。同时,我们也鼓励和支持福州企业赴阿根廷、秘鲁投资兴业,实现共同发展。 
  此行期间,吴贤德还走访了阿根廷华助中心及秘鲁福建同乡会、福清同乡会等华人社团,看望海外闽籍榕籍乡亲。希望广大乡亲发扬爱国爱乡优良传统,一如既往支持家乡建设发展,助力福州在中国式现代化建设中奋勇争先。 
  来源:福州日报
  

RCEP与海上丝绸之路愿景:中国—东盟合作新空间


   前言
    
  第一章 实践:推动区域合作共赢成果丰硕 
    
  一、RCEP推动区域经贸繁荣发展和经济一体化 
    
  (一)贸易自由化实践成效显著 
    
  (二)投资便利化制度激活区域投资新动能 
    
  (三)产业加速融合推动区域经济一体化 
    
  二、合作共建 “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 硕果累累 
    
  (一)大通道建设促进区域互联互通提质升级 
    
  (二)“小而美”项目扎实推进惠民生 
    
  (三)“数字”“绿色”成为创新合作关键词 
    
  (四)人文交流促民心相通增区域互信 
    
  第二章 机遇:以开放理念引领区域经济一体化 
    
  一、加强政策对接,提升区域机制规则一体化水平 
  二、密切产业协同,推进区域产供链一体化建设 
  三、聚焦互联互通,助力区域经济节点崛起     
  四、坚定携手合作,共同应对外部风险挑战 
    
  第三章 展望:构建更为紧密的中国-东盟命运共同体 
    
  一、用好中国高水平对外开放空间,构建更高水平RCEP    
  二、促进区域互联互通和产供链高质量融合发展  
  三、深化人文交流,夯实合作民意基础 
    
  结语 
    
  编写说明与致谢 
    
  前言 
    
  “让我们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放在心头,把维护和平、促进发展的时代使命扛在肩上,携手前行,接续奋斗,构建更为紧密的中国—东盟命运共同体,共创更加繁荣美好的地区和世界!” 
  ——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 
    
  2024年12月30日,一列满载90个集装箱印尼起酥油、海南椰子汁等货物的海铁联运班列,从中国钦州铁路集装箱中心站发出,驶向重庆团结村站。这是2024年西部陆海新通道班列开行的第10000列联运班列。北接丝绸之路经济带、南连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西部陆海新通道不断加快建设步伐。2024年,西部陆海新通道铁海联运外贸发运128651标箱,同比增长24%,其中《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成员国经新通道运输货物87846标箱,占新通道总运量的17%,同比增长32% 。这是RCEP与共建 “海上丝绸之路”成果效应叠加的小小缩影。     
  2025年是RCEP实施生效三周年,也是中国提出《推动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愿景与行动》十周年。作为两大多边合作框架的主导者,中国与东盟推动海上丝绸之路与RCEP协同共建,探索出不同于传统贸易投资框架、更加平等互利、合作共赢的模式,有效增强区域互信,提高区域国际影响,强化区域产供链融合韧性,推动完善全球经济治理体系。     
  在双方共同推动下,中老铁路、金港高速公路和雅万高铁等一系列中国—东盟合作标志性项目陆续建成,有效缓解地区基础设施投入不足、区域互联互通相对滞后等发展瓶颈。中国和东盟双边贸易额2024年已达9823亿美元,比2013年增长了1倍多。双方已连续5年互为最大贸易伙伴。中国—东盟自贸区3.0版谈判实质性结束,有望进一步降低关税和非关税壁垒,提升贸易投资自由化便利化水平,助力东盟地区发展,推动区域经济一体化。 
  展望未来,中国—东盟合作不仅将为区域繁荣发展注入新动力,还将有力推动区域外RCEP成员和共建“一带一路”国家共同发展。在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进背景下,中国—东盟合作共同维护多边自由贸易体制,营造开放、包容、非歧视的国际合作环境,推进普惠包容的经济全球化,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来源:新华社
  

上一页 首页 上一页 1 下一页 尾页 下一页 尾页 条, 页,
跳转到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