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你好 | 注册 注销

中文|English

新闻动态

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动态 > 新闻动态

新闻动态

共绘丝路和美新画卷第四届“丝路”国际青少年摄影、短视频大赛颁奖典礼暨第五届大赛启动仪式成功举办


   
  绵绵丝路,见证着沿线各国文化交流互鉴的友好故事。当镜头跨越山海相连,一幅由国际青少年共同绘就的“美美与共”画卷,在“有福之州”徐徐展开。 
  11月18日,第四届“丝路”国际青少年摄影、短视频大赛颁奖典礼暨第五届大赛启动仪式在福州海峡国际会展中心举行。 
  柬埔寨教育青年体育部国务秘书春·奇温,马来西亚旅游文化与艺术部副秘书长苏仁德伦,21世纪海上合作委员会秘书长、福州市人民政府副市长梁栋,福建省文化艺术界联合会副主席曾章团,以及评审专家、大赛获奖选手代表等百余人齐聚一堂,共同见证这场国际文化交流盛会。 
  21世纪海上合作委员会常务副秘书长、福州市人民政府外事办公室主任叶晓兰向获奖的青少年选手致以诚挚祝贺,并向出席活动的嘉宾表示热烈欢迎。她指出,21世纪海上合作委员会自成立以来,通过举办一系列重要会议和活动,推动福州与“一带一路”国家城市开展广泛而深入的交流合作,为福州经略海洋、扩大开放提供了新的载体。“丝路”国际青少年摄影、短视频大赛连续成功举办,取得累累硕果,正是委员会的重要成果之一。期待更多青少年能成为丝路文化的见证者、建设者和传承者,用影像诠释“各美其美,美美与共”的深刻内涵。 
  春·奇温表示,青年是国家发展与促进国内外合作的核心力量,青年们的摄影与短视频创作不仅是他们热爱的事业,更是最具感染力的全球通用语言。衷心希望这次比赛能够成为亚洲乃至世界青年分享经验、交流多元文化、共创未来的重要平台,也鼓励青年们积极参与更多比赛,为自己、为家庭、为社会、为人类的美好未来建设,贡献青春力量。 
  活动现场,评委代表对本次获奖作品进行点评,充分肯定了参赛选手通过作品所展现的观察力、创造力和跨文化表达力,通过镜头诠释了对“丝路精神”的理解,作品中既有对本国文化的自信展现,也有对异国风情的好奇探索,更有对和平共处、互助同行的美好期盼。期待第五届大赛中能看到更多青少年用镜头延续这份热爱与探索,让丝路故事在光影中不断续写,让文明之美在交流中愈发璀璨。 
  颁奖典礼现场揭晓了获奖名单,并为获奖选手代表颁发了奖状。 
  5位获奖代表发表了获奖感言。菲利普斯·迪米特里乌来自福州友城塞浦路斯尼科西亚,他凭借作品《塞浦路斯传统编篮匠人》获得了摄影A组一等奖,他表示这份奖项是对他用影像诉说故乡的认可,为自己能参与这场文化盛典而感到自豪;来自泰国的王保光凭借作品《我最喜欢的中国元素》获得了短视频A组一等奖,他期待未来与各国朋友加强交流、深化友谊,让文明之花在丝路绽放;马尔代夫艾莎特・沙哈玛拍摄的《写在椰壳上的友谊》获得短视频B组的一等奖,她由衷感谢大赛让不同文明相遇,建立起超越国界的文化共鸣;来自尼泊尔的尚巴维・纽帕内表示,此次活动让她体会到中尼两国之间文化交流、互学互鉴与友好情谊的真正价值;来自福州第三中学的苏润表示,本次大赛青少年用镜头打破文化隔阂,让世界看见一个更加立体、生动的丝路。 
  马尔代夫艾莎特·沙哈玛拍摄的《写在椰壳上的友谊》获得短视频B组的一等奖
  来自泰国的王保光凭借作品《我最喜欢的中国元素》获得了短视频A组一等奖
  第四届“丝路”国际青少年摄影、短视频大赛自启动以来,便以其广泛的国际性与青春的创造力吸引了全球目光,在海内外引起了热烈反响,共收到来自全球五大洲70个国家和地区的2819件参赛作品,其中东盟十国青少年均有参与,带来了许多令人赞叹的优秀作品。4个组别共评选出一等奖12名、二等奖20名、三等奖40名、优秀奖80名,共计152件作品。组委会还推选出了优秀指导老师奖、优秀组织单位奖。这些作品既汇聚了跨越国界的青年视角,呈现文明交融互鉴的图景,又带领观众穿越时空,走进人类文明的深邃殿堂,生动展现出丝路精神的文化交流内涵与时代活力。 
  福州市人民政府副市长梁栋宣布第五届大赛正式启动
  活动现场,福州市人民政府副市长梁栋宣布第五届“丝路”国际青少年摄影、短视频大赛正式启动,大赛以“丝路同行,青春共语”为主题,大力鼓励更多来自不同国家和地区的青少年用镜头追寻丝路印记,呈现多样文明之美,共同书写丝路合作的新篇章。 
  随后,领导和嘉宾参观了大赛优秀作品展,感受丝路魅力与风采。 
  活动期间,获奖选手代表开启了一场独特的“寻福之旅”,先后参观走访了三坊七巷、烟台山、鼓岭、马尾船政等福州代表性景点。他们亲身体验了福州深厚的文化底蕴,切身感受到这座城市蓬勃的发展活力。在交流过程中,各国青少年进一步加深了彼此间的友谊,共同书写了一段跨越国界的青春篇章。 
  来源:21世纪海上合作委员会
  

通讯丨“全新的休闲、购物体验”——港口城为斯里兰卡带来发展新机遇


  在斯里兰卡首都科伦坡西北海滨,由中国港湾工程有限责任公司(中国港湾)投资建设并运营的科伦坡港口城,正成为越来越多市民的休闲新去处。购物、美食、水上运动……每逢周末,港口城的沙滩上总是充满欢声笑语。
  位于港口城入口处的免税购物中心是许多人购物的第一站。66岁的苏达曼·德席尔瓦一早便携家人来免税店购物。他们刚刚结束在迪拜的旅行,前一天晚上才回到科伦坡。德席尔瓦为自己挑了几瓶酒,儿媳妇则选购了几件化妆品。“这是斯里兰卡第一家开在市区的免税店,”他说,“以前我们只能在机场匆忙选购几件免税品,如今回到家睡一觉后还能再来店里慢慢逛,的确是一种全新的购物体验。”
  德席尔瓦注意到货架间几款来自中国的白酒。他说,这些商品精美包装上飘逸的汉字书法让他格外感兴趣,想要试一试。
  中免集团斯里兰卡国别总经理迪曼塔·基尼加马介绍,酒类是斯里兰卡消费者最喜爱的免税商品之一,如今不少顾客开始钟情于中国白酒,甚至多次回购。免税店里其他中国产品也十分吸引当地顾客。哪些电子产品是中国品牌?这些文创产品代表了什么中国文化?能后空翻的“机器狗”又是什么原理?当地消费者表示,中国的科技创新令人耳目一新。
  “在这里,人们看到了高水平的‘中国制造’。”基尼加马说,为回应斯里兰卡消费者对中国品牌的热情,中免推出了“国潮出海计划”,将通过免税店把更多中国品牌带给包括斯里兰卡在内南亚市场的消费者,也让更多斯里兰卡人通过这一窗口近距离了解中国。
  在购物中心另一侧,新加坡ODF免税店正在加紧扩容。免税店执行经理安贾莉·考沙利娅表示,店铺经营状况好于预期,斯里兰卡顾客对这种新颖的购物模式反响热烈。
  她说,港口城的发展为科伦坡注入新的活力。“以往科伦坡并不是游客主要目的地,而港口城的建设让这里有望成为游客离境前的最后一站,也弥补了城市购物的短板。作为斯里兰卡人,我相信港口城的发展将为斯里兰卡经济作出独特贡献。”
  考沙利娅回忆说,在免税购物中心开业前,她曾与港口城中方团队在同一办公室共事一年,亲眼见证了中方为每一家入驻企业提供支持和帮助。“中方团队专业高效、乐于沟通,为企业营造了良好的营商环境。”受港口城法案保护的税收优惠、签证绿色通道、个税免除等便利性政策,以及港口城委员会为企业提供的服务保障,都让她印象深刻。
  “港口城项目已成为斯里兰卡人民了解中国、接触中国的一个生动窗口。这不仅仅是港口城经济价值的体现,也是社会价值的体现。”科伦坡港口城项目公司总经理熊洪峰说。
  熊洪峰说,截至目前,已有超过210家企业在港口城注册,其中超30家企业已正式进驻港口城启动区,直接或间接为当地创造了上千个就业岗位,形成“商业带动就业”的良性循环。他还表示,项目建设开发运营全生命周期将为当地创造近40万个就业机会。
  来源:新华社
  

专访丨中国-东盟自贸区升级创造广阔产业合作机遇——访印尼工商会中国委员会主席加里巴尔迪·托希尔


   
  印尼工商会中国委员会主席加里巴尔迪·托希尔日前接受新华社记者专访时表示,中国-东盟自贸区3.0版升级议定书不久前在马来西亚吉隆坡签署,为东盟与中国乃至世界各国企业创造了丰富的市场和产业合作机遇。
  “对印尼等东盟成员国而言,这份议定书有助于在开放、基于规则的框架下提升竞争力,吸引可持续投资并加强区域一体化。”托希尔说。
  托希尔表示,议定书涵盖数字经济、绿色经济、供应链互联互通等新领域,而数字化转型与绿色增长是印尼发展议程的核心,该国实现净零排放目标需要依托清洁能源和绿色出行领域的合作,而这正与中国的发展战略相契合。
  托希尔认为,在数字经济领域,印尼可与中国开展电子商务平台、人工智能物流和数字支付生态系统等合作,助力中小企业发展并降低交易成本。在绿色经济领域,印尼希望借鉴中国在可再生能源技术、电动汽车供应链和绿色金融框架方面的经验。
  托希尔还表示,《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为印尼与中国合作注入了新动力,特别是对中小企业而言。通过简化海关程序、促进电子商务和数字贸易,RCEP让印尼企业能够更深入地融入区域价值链。
  谈及中印尼“两国双园”合作项目,托希尔说,印尼和中国在绿色能源、数字经济、矿产下游加工及可持续农业等领域优势互补、愿景相通。这一合作项目将发挥产业连接器和贸易加速器的作用,为投资、技术交流和产业合作提供新平台,进一步整合印尼的资源优势与中国的制造创新能力。
  关于即将在上海举办的第八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托希尔说,中小企业是印尼经济的支柱,进博会为它们获取合作伙伴、拓展市场、融入全球贸易生态系统提供了高效平台和难得机遇。
  “我们坚信,印尼与中国的合作不仅互惠互利,更是区域稳定与发展的基石。”他表示,这种坚实的伙伴关系不仅体现了双方深厚的经济联系,也展现出进博会等平台所发挥的变革性作用。
  来源:新华社
  

上一页 首页 上一页 1 下一页 尾页 下一页 尾页 条, 页,
跳转到第